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53章 只是些跳梁小丑罢了

“伏念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,堪称辅佐帝王的人物,但他当前并不适宜踏入世俗,更不适合担任官职。”张良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
扶苏听得更是兴致勃勃,追问:“为什么这么说呢?”

“因为他的理念更适合治理国家,在太平盛世中大放异彩。然而目前天下动荡不安,至少二十年内,伏念的一身学问都无法得到施展。”张良笑着解释道。

二十年,这还是建立在大秦能够安稳延续二十年,并且权力交接顺利的前提下。否则如果像历史上那样,二世即亡,伏念注定只能埋首学术,无缘政治舞台。

没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,儒家思想根本无法广泛流传。

“那你觉得现在的秦国,哪种学派的理念更适合呢?”扶苏再次提问。

“这要看秦王的理想是什么了。如果只是想统一全国,当然应该采用法家的思想。”张良淡然一笑,“乱世之中,唯有严峻的法令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,迅速平定天下。”

“但如果秦王希望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,成就堪比三皇五帝的伟大事业,仅仅依靠法家显然是不够的。应当让法家负责刑法,儒家管理礼仪教育,兵家掌握军事,公输家或墨家掌管土木工程、水利器械,还需要推行人才选拔制度,设立官员考核机制,兼收并蓄,才能开创千秋伟业。”张良笑着说出了这番惊世骇俗的话语。

这番言论,其实就是后来六部制度的雏形。实际上,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职能划分,只是分散在九卿手中,不像后来那样细化明确。并且这个时期的官职名称较为笼统,职责权限并不十分清晰。

此刻诸子百家并存,若能将各家学派纳入朝廷,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,使华夏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。而这样的机会,仅此一次,也只有秦始皇嬴政的时代才有机会实现。错过了这次机会,将再也无法汇聚诸子百家的力量,共创华夏辉煌。

尽管张良内心渴望看到华夏建立起一个辉煌的帝国,但他深知这样的愿景实施难度极大,甚至比统一全国还要困难十倍乃至百倍。毕竟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不断,学派间的斗争甚至超过了各国争霸的激烈程度,要想让他们同堂共议,谈何容易?

然而张良的这一席话,虽然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,但却让人听后热血沸腾,心生向往。

“子房兄真乃奇才也!”面对张良这番言论,扶苏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评价,只能以此应对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