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53章 四诊之后,辨证论治

实训课的考试开始了,说是考试,其实还是主要让大家熟悉一下脉诊,中诊老师一边让同们每个都上前在模拟训练仪上摸脉,说出摸出的脉象,一边时不时的继续讲着一些注意事项:

“天冷了,血管收缩变细了,血流会减慢;天热了,血管舒张变宽了,血流会加快,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。

《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》云:四变之动,脉与之上下。

外界环境的变化,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。

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,是正常的脉象;超过生理范围,就是病态的脉象。

有了干扰,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。

在这时,经验显得尤其重要,诊脉技艺高超、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,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,甚至诊断失误。”

虽然现代已经极力试图将脉象客观化,但是大家摸脉还是带着很强的主观性,大部分同学说出自己感受的脉象,都与机器给出的脉象不太一致,面对这种情况,中诊老师也解释说:

“脉象辨识病脉时,还要注意象多兼见: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,多为几种脉象如‘浮数’、‘沉迟’、‘沉细弦’,‘沉细迟涩’等混合并见。这些兼见脉象,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,才能对病证的表里、寒热、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判断。

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: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,可考虑‘舍脉从证’(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诊断依据)或‘舍证从脉’(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)。

例如,心腹急痛,脉见沉伏(见于疼痛性休克时),当舍脉从证;

胃腹胀满,脉象微弱(因脾不健运而有虚胀),当舍证从脉。

一般情况下,应是脉证相符;在特殊情况下,则须全面考虑,去伪存真。”

不一会儿,所有学生都考试结束,中诊老师给大家记了实训课成绩,打算回头算平时分用。

李介宾并没有得高分......

“四诊合参:诊断不能单靠切脉,而须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合参。切不可不问病情,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。

不能机械地、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、关、尺(共六部)分主脏腑的规定,而应全面地从脉象主病出发,参考其它三诊,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。”

中诊老师一篇长篇大论后,为这次的实训课做了总结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