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55章 柴胡桂枝干姜汤

宋本147条: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心烦者,此为未解也,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。

关键词:小便不利、但头汗出。(患者可以确定的症状)

回到讨论环节,李介宾跟孟超凡就这个方子开始讲解,两个人水平极高,所以一讨论起来,罗娜在一旁跟听天书的一样。

宋本150条:太阳少阳并病,而反下之,成结胸,心下硬,下利不止,水浆不下,其人心烦。

关键词:心下硬、水浆不下。(患者可以确定的症状)

联系两条的,是下法,伤寒论里面大量的误治,最多的就是不该发汗的时候发汗,不该用下法的时候用了泻下法。

表现在这个患者身上,就是用了灌肠法。

针对这个灌肠,罗娜有意见,“用灌肠法很正常呀,大便不通,用灌肠通便很普通。”

“至于小便不利,那肯定是津液亏了,补液就行了。”

“至于头上出汗,那肯定是虚脱了嘛。”

“还有发热......”

罗娜慢慢的有点讲不下去了。

李介宾对她温和的笑了笑,给她掰碎了先开讲原文条文:

“伤寒五六日的时候,已发汗而复下之”,太阳伤寒是没有汗,已经发过汗,然后又用过泻药。

五六天的时候,正是传半表半里的时候,正是由表传少阳病的时候。但是发汗不解之后,就要好好看一看了,到底是不是要用柴胡和解少阳。

古代医家有这么个陋习,遇着病先发汗,不好了就吃泻下,先汗后泻,这都是一种成套方案(约定俗成的错误套路)。

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写了那么多的误治,说明这都是当时那些中医最容易犯的错误——好吧,就算是放到现在好像也是。

表没解,又泻下,就会使邪热内陷。

“胸胁满微结”。胸胁满是柴胡证、少阳病。“微结”者,里也微有所结,结得不厉害,但是有所结。

李介宾用柴胡桂姜汤的一点体会,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于大便干是有利的。

孟超凡听到后有点疑问:“我在用经方的时候,大便稀会用干姜,大便干就用生姜......”

确实,有人一看这个方子里又有干姜,又有桂枝,觉得这是个偏温的方药,其实喝了之后大便会稍溏,用这个方药都要泻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