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39章 手把手教开经方

关于中药方子用量,没有一个严格标准,国家有个药典,给设置了个区间,目的是确保不会吃出问题......

但是这个东西是用来追究医师责任的,国家对中药监管很松,就是普通人去超市买上1000g枸杞漱漱口,也没人给你说枸杞的用量是6~12g,切莫过量。

李介宾高三的时候学习用功,感觉眼睛有点昏花,每天早晚生嚼一小把宁夏枸杞,那绝对是超量了,但是除了有点口干舌燥,也没别的什么问题,眼睛第二天明显就感觉明亮了很多。(李介宾吃了一星期,后来脸上开始长痘痘了,就没再吃了。)

久视伤血,肝血上荣于目,所以枸杞可以养肝血而明目,对于虚性的目涩昏花,迎风流泪有很好的效果。

但是要是中医师给患者开的药吃了出了问题,而你开的药量刚好还超了药典范围,嗯,哼哼......轻则赔偿,重则进去踩缝纫机。

很多中医对这个限制很有意见,这里说那些有一定话语权的中医专家教授们,他们并不是说不好,而是觉得不应该一刀切,应该给中医药一个发挥的余地,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。

比如说给高年资的中医下放一点自由用药的空间,可以做到安全与疗效双得。

至于说想怎么开怎么开……这又不是老年乐,开车上大街的都是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太,路人会有安全感吗?

当然这是有争议的东西,抛开这个有争议的东西不谈,姑且先谈谈实际应用。

想要掌握临证用药剂量,最简单的就是找个临床中医大夫,跟他抄方。

常用的方子就那几个。

常用的中药也就那几十味。

记得有个节目采访一位国医大师,问他会多少方子,他说自己就会十几个方子……

基本上跟一段时间,你就大概知道每味药的常用用量是多少了。

而时间久了,你更能体会到,一些常用药不同的用量的治疗目的是什么,然后也就学会了灵活加减。

除此之外,看中医典籍学到了新方,历朝历代的度量衡有差别,但是可以根据用药比例去推断用量。

比如张仲景的经方,东汉的度量衡与现在大异,与宋朝的也不一样。

直到现在,关于经方用量依旧是个悬而未定,争论不休的问题。

不争论,讲实际应用,那就是按照方子的比例去应用,像日本汉方,他们用量更轻,往往用量不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